点击此处查看最新的cos图集

到了万物疯长的季节。

布满大街小巷的树木,又茂密浓郁起来,迎风摆弄着华丽的翠盖;城门楼上成群结队的燕子,又周而复始、不厌其烦地,环绕过一个接着一个的黄昏;恼人的昆虫们,又在某一个夜晚复活,不讨喜地飞入人类的工作和生活……

夏天,开始了。

冗长的白昼,终于在昏黄的日头跌落山尖时,宣告结束。那些中午疲惫软烂的体力,在日月交替的空档得以恢复。

人们趁着垂落的麻灰天际,升起来一缕一缕的青烟,驱赶日里的浮躁,打发无以寄托的聊赖,填满身体的粮仓。

夜市,热闹了。

像下饭菜一样,热闹是必不可少的。越是燥热难耐的天气,越是热闹和嘈杂才能带来内心的清凉。

一对60出头的夫妻,每天蹬着三轮车来摆摊。挤在热闹的夜市里,他们并不出众,却有农家炊烟那般踏实的气息。

他们整日里忙着筛米、挑豆,整日里围着灶火转。直到日头偏西,老头儿蹬上吱吱呀呀的三轮车出发,留下老伴儿顾看年幼的孙子。

待到天色浓黑,星子月亮露出微光,老伴儿才从家里赶来。然后俩人一起卖八宝粥、卖包子,同来往的顾客说说闲话,同周遭惯熟的摊主说笑一番……最后再一起披着月芒星光回家去。

有爱,才是食物的至味。老两口凭着良心熬粥、蒸包子,虽然一粥一饭很是家常,但他们的顾客大都是回头客,他们大约是从中尝到了实在,找到了“家”的感觉。

每一处街边的夜市摊,都有它的源起,也各具特色。城门楼的夜市摊应当是最“悠久”的,那里曾被食客里外三层团团围住;健康路小学旁的夜市摊,在一次大迁徙后,重新获得新生,也给周边的居民带来“新生”;体育馆的夜市摊,经历过风雨岁月,有令人回味的老味道;逯家庄菜市场的夜市摊,大约是新兴的,正在改变那一带的“夜生活”……

无论是老的、新的,东边的、西边的,还是南边的,夜市摊永远少不了这样几大类。一曰烤类:烧烤、烤冷面、烤面筋、花蛤、啤酒等;一曰炸类:炸串儿、炸丸子、臭豆腐、酸菜饺子等;一曰粥类:八宝粥、燕麦粥、皮蛋瘦肉粥等;一曰涮类:串串香、涮粉、沾串串等;一曰主食类:米线、麻辣拌、河捞、抿面、夹肉饼、鸡蛋灌饼等。

而夜市摊的灵魂,却不在这些琳琅满目又千篇一律的食物上,偶尔有一两样食物味道出众,也不过是点缀而已。它的灵魂半半子,是人。

是独自的、三三两两的、成群结队的食客。这些人中,有的常来,和摊主们都混得熟,整个夜市摊,总有一两个固定摊位是他们解决晚饭的最佳选择。吃饱喝足后,他们不忙着离去,就坐在位子上,或者站在一边,有一搭没一搭的说话,打发时间。

也有偶尔来的,或者常常路过,偶尔“改善伙食”的。这类人有些迷茫,转来转去,寻寻觅觅,专挑家常菜以外的美食。

那些队伍庞大些的,不用猜,烧烤必是首选,配上冰镇啤酒,真是一口“嗯~”,一口“哈……”。他们大大咧咧地坐下,大声说话,尽量嘈杂半半子,太文静了反而格格不入。

是辛苦摆摊的小摊主。夜市摊的底色,正是由这些起早贪黑、栉风沐雨的人组建起来的。

他们中,有本地就近的居民,也有穿过好几条街远道而来的,还有跨越了几个省份在忻州打工的……夫妻档、母女档最常见,有时也会加入因为没人照料的儿童。人间万象,这里大概浓缩了百分之七八十,有苦、有甜、有汗水,也有欢乐。

这儿没什么高科技,也没什么高大上,就是最简单的生活。要谋生,就要付出辛苦。当下的付出和当下的收获,几乎同时进行着。来来往往的过客,和迎来送往的摊主,必然不会谈论宇宙奥义,吃得舒服最重要。

在拥挤热闹的夜市摊中走一走,各色的人,各样的脸,看着他们忙碌,看着他们收获,看着他们在寂寞中等待,即使再不食人间烟火的人物,到了这里,也会沾染最底层的烟火味道,留下深刻的印象。

“人间烟火气,最抚凡人心。”夜微澜时,有人搭桌支凳起烟火;夜未央时,有人小酒小菜独自品。

今晚,在嘈杂的路边摊,做一个吃吃喝喝的市井小民,就很满足。

———END———
限 时 特 惠: 本站每日持续更新海量cos美图,一年会员只需98元,全站资源免费在线查看 点击查看详情